攸县一中
攸县一中 >> 校友:刘远节 >> 正文
校友:刘远节
浏览次数:13072    日期:2016-05-20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广东省军区政治委员。

湖南省攸县人,1937年3月24日出生于攸县桃水睦塘村。1954年9月就读于攸县一中。1956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历任政治处干事、师政治部干事、军政治部秘书处秘书、军政治部组织部副处长、团副政委、政委、师副政委、军政治部主任、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政委。1994年3月任广东省军区政委。

他投身军旅生活,经受了艰苦的考验。在1958年的正规化训练和1964年军事大比武中,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侦察专业训练,出席团、师积极分子大会,参加过“雷州青年运动”和广东鹤地水库劳动,以吃苦耐劳著称。1965年,在广西鹿寨,深入群众,为民排忧解难,荣立三等功。在1979年自卫还击战中,率领部队发扬“井冈山红一团”的光荣传统,连续作战,英勇顽强,胜利完成了任务,全团荣立三等功。


他在长期的军职领导岗位上,积极探索新时期军队建设经验,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基层连队建设,使部队精神好、关系顺、风气正,整体素质上了新台阶,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下经受了考验,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为人民立了新功。

他在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坚持倡导“学习也是工作”,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年近花甲还自学大专函授。

他是中共十四、十五大代表。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附本人作品——

求学心切 

1949年8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6军136师奉命解放攸县。1950年家乡实行土地改革,农民当家作主,划成份、斗地主、分田地,广大贫苦农民意气风发,喜气洋洋。父亲划为贫农,分了田地房屋。这时我已小学毕业,从此跟着父亲劳动在自家的土地上。

1951年到1952年,农民自发组织互助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我虽然只有十三四岁,也和大人们一样,积极投入到农业劳动中,和几个同龄人开展劳动互助,对等换工,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有说有笑,既减轻苦累,又提高效率。

大家比着干,时间长了,我自叹不如,特别是一些重体力劳动,譬如挑担,我不管怎么咬紧牙关,挺直腰杆,硬是挑不了他们那么重,比不过人家,自尊心矮了半节。


在传统的农业劳动中,挑担,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往田里送肥,到煤矿挑煤,到山上摘茶子,到塘里挑塘泥,到粮库交公粮等等,哪一样都离不开肩挑。肩挑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强劳动力,能不能当好农民的重要标志。但是我不行,我先天不足,生不逢时,在娘肚子里没有得到什么营养,个子矮小、体力单薄、肩膀虚弱。每年都要往10公里外的老君潭、牛头湖粮库交公粮,挑少了不好意思,就冒充好汉,勉强给自己加压,60斤、70斤、80斤,一次一次往上加,跟着父亲上午一趟,下午一趟,连续三四天才能完成,待任务完成时,肩膀早磨破了。长大了才发现,就是当时这种超负荷的重压,我的双肩变形了,落下个溜肩。

我开始动摇了,觉得体力劳动不是我的强项。那么还能做什么呢?父母亲希望我去学点手艺,说是“一技在手,吃喝都有”!并提出两个去向:一是跟叔叔学裁缝,二是跟表姐夫学道士。姐夫满口答应,但解放已经三四年的家乡,像这样明显带有迷信色彩的行业已经受到打击和禁止,我倾向跟叔叔学裁缝,但叔叔不答应,说这碗饭也不好吃!

于是我重新燃起了读书的愿望,订了一份报纸,花10块钱参加长沙举办的“文秘速记”函授学习,坚持白天劳动,晚上学习,中午在劳动空隙中看报纸,晚上在煤油灯下做函授作业,不管劳动如何苦累,学习从不放松,在村里的年轻人中是独一无二的。

在农村劳动了五年之后,我决定参加1954年的秋季招生考试,用一角钱的香瓜当午餐,在攸师考场统考一天。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幸被一中录取,终于圆了我求学心切的美梦。

在班上,我的语文最好,作文常被老师拿到课堂当范文读,大多数的作文都有老师赞扬鼓励之类的评语,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眼光。但体育很差,跑不快,跳不高,抢不到球,到评“三好学生”时,被拒之门外。我决心改变这种状况,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课外锻炼很少拉下;同时也有自己的想法:我虽然体育课成绩一般,但在农村经受了劳动的锻炼,体质并不差,且从不患病,建议老师不要把体育课成绩好作为等同于身体好的唯一标准。就在第三学期结束时,我终于被评上“三好学生”,学校团支部还接受我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攸县一中
湖南攸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主管:攸县一中办公室 技术支持:攸县一中信息中心
办公室:0731-24222366  招生办:0731-24211518
湘ICP备17021572号-1 湘教QS7_201406_001979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