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一中
攸县一中 >> 新加坡教育培训考察观感 >> 正文
新加坡教育培训考察观感
浏览次数:5567    日期:2014-12-08

新加坡教育培训考察观感

——攸县一中  王池元


承蒙市、县教育局的厚爱,本人有幸参加了2010年株洲市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赴新加坡的培训考察。培训期间,先后聆听专家、教授讲座,走进新加坡大、中、小学,拜访新加坡教育部等机构,参观国家博物馆及图书馆,漫步新加坡河两岸,领略新加坡繁荣景象。一路走来,深感今天的新加坡,无论是环境条件、还是基础设施,无论是国民素质、还是社会秩序,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教育,均堪称一流。

一、幽美洁净的热带岛国

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处太平洋至印度洋、亚洲至大洋洲的十字路口,扼马六甲海峡咽喉,其经济最初的繁荣得益于这种位置。

新加坡是一个地小人寡的岛国。本岛东西长47km,南北长23km,连同本岛以外的63个小岛,面积仅为710km2余,总人口不足500万(本地居民仅373万)。它原是英国的殖民地,后是马来西亚的一个贫困地区。1965年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国家。

新加坡是一个享誉世界的“花园城市”。初涉新加坡,让人感觉不到这是一个国家,倒像一个大公园。它四季鸟语花香,处处绿树成荫。没有大都市的喧啸,也感觉不到大都市的繁华,只有那掩映在绿色丛林中错落有致、风格各异的建筑,只见那衬托在宽阔道路旁枝繁冠茂、悦目爽心的雨树。四通八达、宛延曲折的公路;秩序井然、车似流水的交通;幽美洁净、一尘不染的环境。构成了“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风景。

二、多元文化的和谐社会

新加坡是一个后起的移民国家,同时又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多民族国家(其中华人占74.%,马来人占13.%,印度人占9.%)。虽以华人为主,但官方语言除华语外,还有马来语、淡米尔语、英语。新加坡规定:英语为其行政语言(即日常工作环境用语,缘于过去为英国殖民地和现在的民族结构)。马来语为其国语(缘于其历史和周边环境)。因此在新加坡,多元文化是其民族特性。政府对于外族文化,总是以一种包容、兼容的心态,积极引导、和谐发展。走进新加坡,总是让人感觉到:这里东、西文化珠联璧合,多元种族和谐共处,传统、现代交相辉映。

新加坡政府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促进政治和谐。努力构建高效、廉洁的民主政府,积极融洽劳、资、政三方关系,多元渠道保持顺畅沟通;危机时刻解决民生问题。其次是促进种族和谐。“我们是新加坡公民,誓愿不分种族、言语、宗教、团结一致,建设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并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这就是《新加坡信约》。再次是促进宗教和谐。“我们是新加坡公民,确认新加坡是一个人人享有宗教自由的世俗社会;也了解种族和谐是新加坡和平、进步和繁荣的基础;我们决心确保我们在发行各自宗教习俗的同时,加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扩大新加坡人的共同空间;促进彼此间的容忍、了解、尊敬、信心和信任;培养不同信仰的各社群间更坚固的联系;并防止宗教成为冲突的根源。”这就是新加坡宗教和谐准则。第四是促进心灵和谐。“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宽容,宗教和谐。”这就是新加坡政府倡导的国民共同价值观。

三、分类培养的基础教育

新加坡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其教育成就举世瞩目。究其成功的原因:一是有一套开明而实际的教育制度,(因材施教、分类培养、人尽其才);二是有一支稳定而优质的教师队伍(同辈的前30%才有可能)三是有一个重教而惜才的社会环境(政府重教、企业助校、社会支教)。下面就感受最深且值得借鉴的几个教育片段与大家一起分享。

[]稳固基础的小学教育

新加坡政府小学教育为奠定基础的教育,其小六毕业会考重视程度不亚于中国的高考。一个人的命运基本上在小六会考中就注定了。这虽说有些残酷,也欠公平,但仔细推敲,也有其科学性。人虽然有可塑性,但关键还是在启蒙阶段的教育。儿童时期正是好奇心最浓,求知欲最旺,可塑性最强的时期。紧紧抓住这一时期,强调文化的学习,品德的塑造,思想的熏陶,思维的培养,技能的掌握,兴趣的激发,确实比中学,大学要容易得多,效果也好得多。正由于此,新加坡政府才把教育的重心下移到教育的起始年级,从娃娃抓起,从起步抓起,这不能不说是新加坡政府那些精英们科学而务实的决策。

新加坡小学生的学习着重于三个核心科目:英文、语文(母语)和数学。这些核心科目旨在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常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打下稳固的基础。此外,学生也会修读其他科目,如美术、公民与道德教育、音乐、社会科与体育。学生将从小三开始学习科学,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属于非考试科目的专题作业。这些科目不但可以让学生有机会从小接触到不同的学科并吸取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也同时灌输良好的价值观并加强他们的竞争能力,以便他们能够终身受用。

在最初奠定基础阶段(小一至小四)结束之后,他们将依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来教授这三个核心科目。在小五至小六年级,学校为学生提供基础或普通水平的科目,这意味着教师能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课程和评价。因此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进度和兴趣进行学习。

目前的新加坡小学,特别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现代科技资讯的掌握,思想品德的熏陶。以开放、前瞻的视野培养学生植于民族之根的道德观、科学观和世界观。如新加坡南洋小学的德育就很有自己的特色。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项是推出了一个“浸濡”计划,意在让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之外,给孩子们创设更多的生活体能。在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生活中去体验,去感受。如每年会派小六的学生到中国去,和中国的小学建立友好学校的关系,和友好学校的孩子一起上课、一起生活,感受一种全然不同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为了使学生的德育不停留在表面,他们在德育方面主要从四个层面进行了道德教育。

第一、学校定期召开大会,进行主题讲座;学校主办周刊,报道学校的好人、好事、好风尚。以讲座的刊物形式引导学生的道德价值观。

第二、课堂教学注重传授给学生对道德的理解。如我们在语文课上深切地感受到了老师很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为了更好地落实那些停留在认识层面的概念,学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了不同主题,给学生创设实践活动的空间。

一年级:教育孩子爱护学校的环境。带他们检查全校教室,窗户电源开关是否关闭等等,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

二年级:带孩子们到图书馆帮忙整理图书,修补破损的书,教育孩子爱惜书本。

三年级:到每间教室收集可以回收的垃圾,培养环保意识。

四年级:指导学生清洗厕所,布置厕所,创设温暖、清洁、整齐的厕所环境。锻炼学生参加事务的能力。

五年级:组织孩子们为孤儿院筹款,以培养爱心。

六年级:带孩子们去幼稚园帮助那些小弟弟小妹妹等。

第四,在完成每个主题教育后,教师、学生都积极写出活动感受。

这种注重德育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开始浸润、策划合适的德育活动、为学生创设德育实践的平台、在活动中促使学生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灵活实用的课程设置

新加坡的教育立足三个面向(面向市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重三大策略:因材施教、分类(按学习能力和个人兴趣)培养、人尽其才。因此,其课程设置与开设实行分流互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及生活打下坚实的科学、人文和技能基础。(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如下图)









现以中学为例。新加坡中学有六个不同层次的课程:综合课程(4—6年)、特别课程(4—6年)(发展学生特殊才能)、中学快捷课程(4年)、中学普通(学术)课程(5年)、中学普通(工艺)课程(4年)、职业课程(2-4年)。横向上学生可通过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从一种课程转入另一种课程。纵向上,学生通过不同水准,不同资格的考试取得相应的教育证书,分别进入大学,初级学院、理工学院、工艺学校等。这种课程的设置,从制度上,确保实施因材施教、分类培养、人尽其才的教育策略,同时,确保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个性发展等差异,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教育。

[C]求“精”务实的教育分流

教育分流制度是新加坡最重要的特色之一,也是同行和世人对新加坡教育关注和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为什么呢?首先看看它是怎样分流的?

小六会考结束后,政府将根据成绩划定各类初中学校(特送学校、自主学

校、普通学校、工艺学校等)的分数线,学生将根据自己的成绩找到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中学学校。同时,政府将锁定前10%的学生作为今后的培养对象。锁定前3%的学生作为新加坡政府今后的后备精英,并给予经济上的全额援助(奖学金),直至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加坡公务员系列或政府高层。

四年制中学在第四年参加统一考试(英国剑桥普通水平)。五年制中学在第四年通过考试,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升中五,然后参加统一考试。教育部再依据统一考试成绩分配到初级学院、理工学院等学校。以上均按分数确定,没有选择的余地。换句话说,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哪一类学校是由参加统一考试的成绩决定的,没有选择的余地。

这种分流制度,外界褒贬不一,众说纷云,有的认为有违教育的公平公正,不利于“大器晚成”的人才发展;有的人认为,过早地将学生分成甲、乙、丙、丁,不利于青少年的心智发展……虽然如此,新加坡教育分流涛声依旧。我想,这种分流制度是与新加坡“国小民寡”的国情及精英治国模式,实用主义思想是密切相关的。或许这种优胜劣汰的教育制度,既是为了从小培养国民强烈的危机感和勇于淘汰他人的能力,也是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更是为了培养精英,确保精英治国后继有人。

[]公平公正的自主择校

家长及学生想自己择校,这是各国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当然,新加坡也不例外。不过,新加坡的择校条件及标准与我国的择校条件和标准大不相同。在新加坡要进入家长或学生本人所选择的学校就学,在一般情况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才能如愿。

1、统一考试成绩在教育部规定的同类学校的分数线之上。前面说过,新加坡基础教育不仅实行毕业会考制度,而且按成绩和表现进行分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享受不同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能否进自己心仪的名校,学业成绩是第一位的,而能否进入名校学习,又决定着学生将来能否进入上流社会工作与生活。因此,新加坡的家长及学生压力也很大,工作的竞争,学业的竞争激烈而残酷,绝不亚于中国。

2、学生家长是所选学校的校友。所谓校友就是自己先辈就读或工作过的学校。自己先辈是所选学校的校友,则该学生有优先选择权。这与新加坡注重强化持定的人群关系有关。

3、学生家长是资助过学校发展的某些团体、企业、社会组织的成员或

会员,设置此条件,一是为了报答对学校发展有贡献的家长,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助教;二是为了促进和推动全社会“尊师重教。”

4、 学生的兄姐目前在所选学校就读。此种情况在小学比较普遍。学校

之所以优先录取有兄姐在本校就读的学生,意在保障学生上学的安全,减轻学生家长接送小孩的负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5、 学生家长在所送学校做过相应规定的义工。如新加坡的一些“名

小”,一般都明确规定,凡家长在学校做“义工”,40天以上的,其子女就有优先选择该校就读的权利。此举让那些想让自己子女上名校的家长纷纷到学校做义工。以至于一些名牌学校,家长义工络绎不绝,大大超过了学校规定的录取学生数,于是学校就以“抽签”来取舍。

纵观新加坡的教育,就教育制度而言,既有统一性,更具灵活性,既有规范性(制度规范、考核规范、评价规范),更具自主性(自主规划、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就教育理念而言,既有全面性(双语教育、多元文化、五育并举),更具差异性(因材施教、分类培养、人尽其才);既有开放性(开放的心态、开放的视野、开放的校园),更具前瞻性(面向市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教育功能而言:既有政治性(为国家稳定服务),更具经济性(为市场经济服务);既有学术性(夯实学生文化基础,培育精英人才),更具技能性(掌握未来职业技能,培养专业人才)。



20101212

攸县一中
湖南攸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主管:攸县一中办公室 技术支持:攸县一中信息中心
办公室:0731-24222366  招生办:0731-24211518
湘ICP备17021572号-1 湘教QS7_201406_001979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