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一中
攸县一中 >> 一中精神 薪火相传 >> 正文
一中精神 薪火相传
浏览次数:7616    日期:2014-12-08

一中精神 薪火相传

王池元


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一中精神,薪火相传》。选择这个题目,缘于我平常的一些思考。大家知道,认识一个人,重点是了解他的性格,而不是他的衣着打扮;同样的,认识一所学校,重点是了解她的精神内核,而不是她的基础设施。

悠悠百余年,我校从古朴的东山书院、南云学堂逐渐成长为一所省级示范性重点中学。在奋进的历程中,学校传统不断积淀,文化日益深厚,宗旨更加明确,步伐更加踏实,形成了以“务本、务实、尚勤、尚新”为核心的一中精神。作为一中人,了解一中精神,认同一中精神,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但是出于一些现实的原因,我们在追求教学成绩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而在这个方面用力不多。一中人不了解一中精神,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下面,我结合学校的发展实践,分别就“务本”、“务实”、“尚勤”、“尚新”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体会,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一中精神的关心关注,以使大家更进一步深识一中、深爱一中,从而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铸造一中新的辉煌。


务本——探寻教育终极意义的不懈追求

《论语》中有句话,叫做“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大学》中也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理论与实践都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根本。

那么,学校教育的根本是什么,或者说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不同的答案会导出不同的方向,直接影响教育的成败。所以,我们把“ 务本”放在“一中精神”的第一位。

作为一校之长,我所理解的“务本”,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对于一中来说,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塑造人、发展人,使一中学子得到人格和素质的完善。近几年,我们围绕“高素质公民的成长基地,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特色鲜明的三湘名校”的办学目标,大力实施公民教育和养成教育,可以说既是对当下教育功利主义的一种反思,也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一种回归。

首先,谈一谈公民教育。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公民训练,将学校公民教育作为法治国家运行过程中巩固政权、发扬民主、走向进步的重要途径。如法国,从1883年开始就根据有关法令,在职业学校和一些初等学校里开设了公民教育课程。中国的公民教育开始于“五四运动”前后,起步较晚,发展也比较缓慢。学校作为公民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担当起历史使命。近年来,我们借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东风,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打造公民教育特色,取得了成效,争得了地位。我们先后开展了“班级自治”“爱心环保”“关爱灾区”“感恩父母”等主题活动,指导学生填写“策进簿”“日进录”, 有力促进了学生在自我反省中成长,在自我完善中增强信心,在自信中创新发展。今后,我们要继续扛起公民教育这面大旗,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未来的成人生活中能够真正行使公民的职责,履行公民的义务。

其次,谈一谈养成教育。养成教育也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比如说,我们从强化午睡纪律入手,促进学生守纪教育;从规范仪表入手,促进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从卫生清洁入手,促进学生卫生教育,并组建成立“文明劝导队”,在言行上规范引导学生,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天生的好人,也没有天生的坏人,好的习惯或坏的习惯都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我们的养成教育,就是要通过不断地教导纠正,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使学生“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

当然,“务本”的内涵十分宽广而且深厚,对教师来说,本是学生,本是质量,本是发展;对学生来说,本是学会做人,本是学会求知,本是学会健体。出于时间关系,在这里只是结合学校实践谈谈主要的两个方面,其余的大家还可以进一步思考、探讨。


务实——奠定学校发展基石的有力保障

一个人、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的存在与发展,都需要稳固而坚实的基础,否则就成了空中楼阁、痴人说梦。这个基础,需要我们用求实的精神、诚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来夯实、来奠定。将“务实”列为“一中精神”的第二条,原因就在于此。

何为学校的务实?我认为,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就是最大的务实。我记得老校长杨规芳同志曾经提出过“严管、严教、严考”的教学方针;上世纪九十年代,强调课堂教学要注重“准、小、精、活”,要突出“学、讲、练、评”,可以说,“务实”的精神在一中既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建校以来,无论是在战争频发兵荒马乱之日,还是在政治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我们一中始终坚持“质量立校”,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培育出了蔡仪、胡庶华、唐有章、周玉书、谭冬生、艾爱国等一大批杰出人才。我们的高考上线率,一直保持全县第一、全市前列,尤其是在今年的高考中,我校二本以上一次性上线人数创历史的达到554人。所有这些,正是我们一中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位列名校、赢得声誉的基础。

讲到务实,就是要求全体一中人,针对实际,研究实情,追求实效。使管理上档次,科研上台阶,学校上品位。在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如下三个方面是值得总结和发扬的。一是抓实常规管理。制定了《工作预安限结制》、《责任追究制》等,进一步健全了以核心制度为依据的常规管理制度,内容涵盖校务、教学、教研、学生、财产等各方面,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划化得到明显加强。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建立了“督导-整改”联动机制,以常规督导为手段,以行政督导研究、反馈为纽带,以整改为落脚点,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不断完善。二是落实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始终贯彻“为思维而教,为能力而教,为素质而教,为成功而教”的指导方针,倡导“学案引导式”学习模式,杜绝了教师一言堂和教学随意性。教师讲课讲多少、讲多难、怎么讲,都根据学生的接受实际而定,实现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做实教育研究。学校确立了“实践—研究—实践—提高”的整体科研思路,倡导“问题即课题,难点即增长点”的观念,切实开展“学研”、“班研”、“课研”,切实强化“教情、学情、班情、考情”四情研究,既加强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又提高了实效性。

上述几个方面,无论是做实常规管理也好,落实课堂教学也好,还是抓实教育研究也好,都是为“质量立校”、“质量兴校”服务。还是这句话,抓好了教学质量,就是牵住了学校发展的牛鼻子,就是最大、最好、最根本的务实。


尚勤——迈向美好和谐校园的坚实阶梯

崇尚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创造辉煌的基本元素。如果缺少勤奋,就算再先进的理念、再高远的目标、再华丽的梦想,都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的校风中有“勤奋”二字,我们的学风中有“勤奋”二字,我们的一中精神也把它作为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倡导师生戒懒惰,戒骄狂,戒虚浮,勤学习,勤研究,勤实践,一步一个脚印,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中走到今天,很不容易,其中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一中人的辛勤汗水和心血,也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勤奋学习和工作的先进典范。这些人和事,是一中“尚勤”精神的最佳注脚,也是一中奋勇前行的力量所在。

优劣与勤懒是相辅相成的。近年来,学校相继制定出台了《教师聘任及淘汰方案》、《教育教学质量奖励方案》、《津补贴发放方案》《明星班主任评选方案》等一系列评价性方案,就是要通过强化科学的量化考核管理,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最终形成“优者进、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功者奖、过者罚”的良好局面。有的人可能认为这样做不够人性化、不公平,但是我要说,工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以后,我们要继续完善“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弘扬“尚勤”精神,让“尚勤”成为师生的一种自觉、一种习惯,努力营造勤奋向上的浓厚氛围,打造奋发有为的校园文化。


尚新——铸就学校辉煌历史的不竭动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火的发明使人类走出了寒冷与黑暗,医药的发明使人类逐渐与疾病远离,工具的制造使人类走上了征服自然的坦途。

可以说,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同样的,创新也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中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更、历史的进步,一中的办学理念、思路、方法等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从“政治挂帅”到“以生为本”,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国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每一次变迁,给一中的发展烙上了一个个鲜明的时代印记;而“尚新”精神,给一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使一中始终走在全县乃至全市教育行业的前列。

进入新世纪,我们在收获越来越多的荣誉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诸如:生源质量下降、课堂效益不高、教师结构不优、经济运转艰难、社会期望高企,等等。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下,我们秉承“尚新”精神,着力深化三项改革。即:在研究、分析新课程要求与学校现状的基础上,启动 “高效课堂建设”,强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围绕建立目标、考核、分配、激励有机联系的制度体系,强势推进管理体制改革;针对现有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优,进出渠道不畅等有碍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隐忧,强势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践证明,三大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卓有成效的。同时,学校为学生开发了应用文写作、图论、生物模型制作、中学生理财等校本课程。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培育出了创新性的人才,近三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有203人次获市一等奖以上奖励,科创和体艺竞赛活动中有64人获市级以上奖励。所有这些,都是一中紧跟时代潮流、勇当时代先锋的生动体现。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实现学校的持续发展,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革新、敢于突破,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在变化中,也应有不变。这个不变,就是积淀深厚、一以贯之的“一中精神”。她既是攸县一中的文化内核,也是我校核心竞争力所在。讲到这里,我想向大家阐述一下一中校徽的具体含义,作为结束语。

校徽的外环采用古长城意象,寓意学校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三个同心圆,寓意着“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校名采用知名校友周玉书中将题词“湖南省攸县第一中学”手迹。“1939”系学校成为县立中学的起始年。梅花为地域元素。寓意一:攸县古称梅城,梅花为县花。寓意二: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的品质,与学校“意识健康,意志坚韧,品行优良”的育人目标融为一体。

环内是一个火炬造型。火焰由“攸”字拼音首字母“Y”变形而成,造型又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寓意一中学子将从这里展翅,飞向更广阔天空,且有益于社会。火炬底座和手柄由“一中”二字变形而成。寓意一中是基石,用自己坚实有力的手托起学子未来的希望。

居于环内正中央的传统火炬造型,寓意是什么?就是 指“务本、务实、尚勤、尚新”的一中精神薪火相传!

一中的旗帜不能倒,一中的传统不能丢。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一中精神,深入领悟一中精神,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使她流传久远、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一中人,一个完整的一中人,一个真正的一中人。

我的讲课完了,谢谢大家!


2010年8月27日


攸县一中
湖南攸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主管:攸县一中办公室 技术支持:攸县一中信息中心
办公室:0731-24222366  招生办:0731-24211518
湘ICP备17021572号-1 湘教QS7_201406_001979 网站管理